云南,这片被誉为“茶树故乡”的土地,拥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和独特的地域优势。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云南人正致力于推广良种,加快茶园良种化,以期发展云南名茶,提高商品茶质量。
一、种质资源的丰富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茶树有37种3变种,而云南分布的有31种2变种,占世界现存茶树的82.5%。云南特有植物24种1变种。这些不同类型的古茶树,如野生巴达茶树、栽培南麂山茶树、过渡性邦外茶树、浓缩景迈古茶园等,生长在本省广大的高原、山谷、丘陵地带。云南省茶叶研究所还建立了30亩国家种质资源圃,保存了680多份材料,为培育良种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二、区域资源的优势
云南省位于北纬21°18'32" ~ 29°15'58",东经97°31'39" ~ 106°11'47",属于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山地。西北有横断山脉和云岭山脉,东北有乌蒙山和大凉山。整个地形北部和东北部高,东南部和西南部低,形成一个簸箕状的地形。受南印度洋湿热季风的影响,云南形成了高温、高湿、风平浪静的亚热带、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 ~ 18°C,年积温4000 ~ 8000°C,年日照时数1501 ~ 2433小时,年降雨量1000 ~ 1500 mm,雨热同季。土壤分为红壤、黄壤、砖红壤,pH值为4 ~ 6,最适合云南大叶茶树生长。自古高山出好茶。因其气候温和稳定,日照短而多雾,土壤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茶叶嫩滑多毛,富含芽叶积累的内含物。云南亚热带山区,森林覆盖率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冬春温暖湿润,尤其是早春,使得茶树发芽早。早春茶在二月底三月初开采,有些地方甚至更早。
三、名茶和良种的发展
名茶的基本属性是“高品质”,要求成品茶外形美观,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醇厚,回味好,有的甚至要求风味独特。这些质量要求使得原材料首先必须是高质量的,其次才是精湛的加工工艺。鲜叶质量不好,再高的加工技术也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鲜叶的品质是制作名茶的关键。改良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特点,有的还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特别是克隆品种,在遗传学上可以算是“纯种子”,即个体植株之间没有差异。具有发芽整齐、嫩度均匀、芽叶大小颜色一致的生物学特性,便于采摘加工,在机械化生产中易于实现标准化。无性系品种加工的名优茶,外形整齐美观,外观精美,色泽润泽,叶底嫩亮,外观和内在质量良好,体现了无性系品种的品质优势,销售价格高,经济效益可观。
近年来,云南省名优茶产量占云南省茶叶总产量的12%以上,产值占云南省茶叶总产值的20%以上。名优茶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茶农收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有效缓解散茶效益下滑的负面影响,保证茶叶整体效益的稳步提升。
为保证名优茶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加大无性系品种的推广力度,扩大其种植面积。克隆茶园面积大,名茶容易规模化、批量化。因为芽的萌发时间早晚不同,前期萌发的芽小而嫩,名优茶等级高,后期收获的芽大而等级低。同一等级生产的茶叶颜色、形状、大小一致,容易与群茶品种鲜叶制作的区别开来,防止假冒,有利于维护名茶的品牌和长远利益。
目前,我国良种茶的推广还没有完全普及,我国良种无性系茶园面积仅占茶园总面积的16%。云南省茶园总面积240多万亩,茶园开采面积200多万亩,居全国第一,但总产量居全国第三,平均亩产35公斤,低于全国平均亩产47公斤。云南省拥有国家投资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和区域性良种繁殖场。但毕竟繁育种苗有限,推广力度不足,无性系种子茶园比例还很低。要提高茶叶产量和经济效益,除了加强技术力量改造低产茶园、施肥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外,更重要的是换株换种,大面积推广良种克隆种植。虽然云南省有许多性状优良的性群品种,但随着茶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性群中性状杂、生产力低、效益差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随着名茶产品的不断开发和散茶品质的不断提高,无性系品种的选择日益突出。质量保证还与加工、包装管理、储运等有关。但是多样性是最基本的。只有大力发展茶树无性系品种的种植,才能保证名茶的发展和散装茶品质的提高,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未来茶树良种的展望
良种的“好”是相对的,已被公认为国家良种的性群品种。由于群体中个体性状参差不齐,从整体上看,改良品种表现不佳,不能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品种在生产中没有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国内改良品种较多,但结构不合理。大多以产量为导向,缺乏优质品种,更缺乏抗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馆的建立,茶艺的兴起,茶文化的推广,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日常饮用到休闲养生。今后在良种选育中应更加注重优良品质。下一个世纪,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自我保健、自我健康的关注,对回归自然的追求,要求茶叶种植、生产、包装各个环节都要无污染。茶树品种的抗性很强,尤其是对病虫害的抗性。目前,我国茶树病害有138种,虫害有200多种。所以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符合环保和我们自身健康的要求。除了抗性强的品种,病虫害防治也可以配合其他防治措施,但从高产优质向抗性强过渡是趋势。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茶园基肥施用方法与技巧详解
2025-07-19 03:25:36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_关于有机茶园的图片
2025-07-18 00:38:10云南生态茶园探秘(品尝最纯正的云南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025-05-16 11:49:29茶园温室覆盖「温室景观设计」
2025-06-21 10:49:16秋季茶园管理关键技术要点
2025-06-24 07: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