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勺价格(宋代分茶器)

宋代茶勺价格(宋代分茶器)

作者:云窖乌龙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8-07 02:14:36 / 阅读数量: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宋代茶勺价格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宋代茶勺价格的知识,包括宋代分茶器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一、点茶和抹茶的区别

抹茶的茶粉是固定的,一般就是将绿茶蒸青后进行干燥碾茶,最后形成非常细嫩的粉末。而这一工艺是采茶厂统一进行的,最后到茶道罐子里的抹茶都是粉末状的,日本人都是直接对抹茶进行冲泡。

而点茶则是先将嫩叶蒸汽杀青后,做成茶饼,著名的有龙凤团茶等。在喝茶之前,再用炭火烘焙干燥。这一步骤,火候时间的控制也影响了最后茶汤的味道。然后在喝茶的现场使用石磨进行研磨。

抹茶的冲泡只有两注汤水。第一注汤,注入少量水进行调膏,来防止茶粉凝块,第二注汤,注入多的汤水,然后进行击打,调和水和茶粉。

而抹茶的冲泡是没有强制要求的。因为点茶在宋朝时普及面很广,所以大家都有自己冲泡的手法。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描述了七汤法,也就是要七注汤水来冲泡茶水。这个冲泡方法在唐洁老师的《大宋朝点茶》中的有进行拍摄演示。

日本抹茶要求茶汤的汤色是绿色的,而我们的点茶不同,最终的茶汤能够呈现为白色者最佳。

抹茶对泡沫没有强制要求,衍生的一些流派还提倡不击打出泡沫。

而点茶则是要求起厚沫,也就是泡沫越多越好。颜色白色的最好,青次之,黄更次。斗茶时的裁判最大的评判标准就是泡沫有多白,消散有多慢菜决定斗茶的优胜。后续在泡沫上作画,也是文人情趣的审美。

日本抹茶以及茶道是千利休用来营造一个平等小世界的工具。茶的稀缺让茶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抹茶的庄重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而中国点茶只是恰巧发展了这种喝茶方法,是老百姓们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的部分。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一个。点茶斗茶的种种技艺也都是文人玩耍的一种游戏,并没有太高的严肃性。后期也被更加方便的泡茶法取代,就像自己取代了唐代的煮茶法一样。

而今天我们在茶桌上,从古书中复原宋朝的点茶方法进行喝茶,并不是刻意吹捧这一种喝茶方法,只是通过这一个过程,来追忆繁华的宋朝街井,和那时候的文人风骨。

在茶碗内注入热水,温碗和茶筅(不经湿润的茶筅在点茶时容易折断);茶碗内的热水倒掉,并用布将茶碗内的水拭擦干净;

茶碗内的热水倒掉,并用布将茶碗内的水拭擦干净;

架好茶粉筛,加入抹茶,用茶勺挤压,过滤筛匀。浓茶放3~4g,薄茶放1.5~2g,约1-2勺。

沿着盏壁注入少点热水,先将抹茶粉调制成膏状,不散不稀;

注水,用茶筅击打茶汤,茶汤泛泡沫,颜色从翠绿—奶绿—奶白,茶汤表面现雪沫乳花,使其厚而白。此一轮至关重要,因为此后再注水,打击出的乳花都是以此为基础。

二汤,一手注汤时,不得有水滴淋漓,以免破坏茶面。另一只手持筅用力击拂,这时茶面汤花已渐渐焕发出色泽,茶面上升起层层珠玑似的细泡,击拂既力,快速和用力是关键要素。

先后分批不断注水七次,不断击打,让雪沫乳花不断保持、不断增进,每一次的汤水,都会有新的变化,待到大功告成,将茶分到小杯中品饮。

二、宋代的点茶有哪些步骤

1、公元1120年,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记叙宋徽宗点茶整个过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已,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次诣平成殿,凤烛龙灯灿然,昼,奇伟万状不可名言,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倾,白乳浮盏,而如疏星淡月,顾群臣曰:此是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2、1,上命近待取茶具……准备点茶。

3、因此整个过程为,佈席,点茶,成乳,成画,分饮等五大步骤。

4、第一步,取茶具。……准备点茶。

5、点茶茶具,按目前现有资料,有风炉,汤瓶,茶筅,建盏,盏托,茶匙,茶勺,茶粉瓶,分饮茶盏等。

6、第二步,注汤击拂。……开始点茶。

7、静注,茶艺师一手扶盏将茶盏置于台面,另一手持壶注汤。

8、动注,又分单动注和多动注,其难度极大,往往在注汤过程中会出现瞬间散灭的茶变之变。

9、单动注,茶艺师一手托盏受汤,另一手持壶注汤。

10、多动注,由受茶者双手托盏,茶艺师一手持筅击拂,另一手持壶注汤。

11、在注汤过程中,茶艺师须根据汤面变化,调整注汤手法,完成“注汤幻茶”。

12、实践操作过程中,注汤手法有:环注法,半环注,点注法,滴注法,抖注法,推注法,飘注法,淋注法等八大注汤手法,让盏动,汤动,水动,壶动,通过人动实现动态平衡,使汤面茶变之变的“汤纹水脉”变幻无穷。

13、(插图注汤图,云龙图,凤展翅图)

14、击拂过程中四指持筅,指不露缝。

15、在击拂过程中分底层,中层,上层根据汤面变化分层击拂。

16、腕动臂不动,要求是和练习古琴,钢琴,月琴,琵琶等乐器手法是一样的。

17、如果你一时半会练不规范,那么你先用二根筷子练起来,若二根筷子能打到白乳浮、盞,那么这时候一把茶筅在你手上会变得“得心应手”。

18、(击拂图,持筅图,筷子击拂图)

19、第三步,白乳浮盏。……击拂成乳。

20、从目前看,能“少倾,白乳浮盏”的茶品质量非常好,《大观茶论》云“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茶汤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白乳浮盏”现象,史书上都有记载,西晋杜育的“煥如积雪”。唐陆羽的“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花,如枣花飘飘然于环池之上,…………皤皤然若积雪耳”。所以,“白乳浮盏”是宋代点茶的重要环节,是点茶是否点得成功的标志之一。

21、第四步,疏星淡月。……出现画面。

22、茶汤经高速击拂,产生大量的沫饽和乳花,特别是“七汤法”击拂至第四汤,沫饽量开始超过总体积的一半时,而盏底液体也被击打成颗粒状水珠,以悬浮状的形态存在于沫饽中,随着击拂力不停地被送上液面,产生水痕水迹和堆积的乳花产生反差,以致出现水乳交触奇观,汤纹水脉不停变化,形成转眼即逝的动态画面,尤如花鸟鱼虫走兽,变幻无穷。

23、“疏星淡月”画面的出现,从另一个侧面描述了一位点茶高手信手拈来的奇观。也表述了宋代点茶在宋徽宗手中达到了时代的巅峰。

24、宋代点茶,是喝的,把茶点好是为了茶更好喝,啜一口含在口中,随着气泡破裂,尤如茶汤在舌尖跳舞,茶香乳香在口腔一齐并发,让你产生一种“美好而有动感”的享受。而一盏富有诗意般变幻着的画面的茶汤,进入你的口中,让你仿佛沉浸在宋代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之中。

宋代茶勺价格(宋代分茶器)

25、蔡京的记述宋徽宗在宫庭点茶宴群臣的《延福宫曲宴记》,其五步法点茶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宋式点茶”程式。五步之间环环紧扣,一气呵成,直至当我们今天重读这段文字“……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倾,白乳浮盏,而如疏星淡月,……”。直叹其鬼斧神工。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