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什么时候开始做青「岩茶做青还阳是最后」

岩茶什么时候开始做青「岩茶做青还阳是最后」

作者:云窖乌龙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5-03 08:26:28 / 阅读数量: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岩茶什么时候开始做青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岩茶做青还阳是最后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一、丹霞大红袍岩茶保质期

1、大红袍茶叶能存3~5年,大红袍属于乌龙茶,是采摘开面三四叶(新梢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制成,其干茶经过烘焙而成,保质期相对于绿茶、红茶更长一些则,保存得当,可存放3~5年时间。

2、大红袍的保质期为3-5年,理论上讲保质期外的茶不符合饮用要求,但若是储存妥当,包装严实,不会使茶叶受潮,茶叶便不会发酸,即使质量有所变化,也不会太快,这种情况下的茶还是可以饮用的

二、武夷岩茶做青适度的标准

1.叶脉透明:说明“走水”完成,即叶脉内含物,分解成可溶性物质,并随着水分输送到叶肉组织。

2.叶面青绿色:叶缘朱砂红,俗称“青蒂、绿腹、银朱缘”有称“三节色”。叶子边缘变色部分较大,约占全叶面积的30%,所以称“三红七绿”。红的面积太小,表明摇青力的作用不足,要增加做手;红的面积太大,而且有做青方法不对、用力不当的原因,须加以具体分析。“死青”的叶色呈暗红色,带有绿色成分较多。

3.青气消失,散发出浓烈花香:香气是由多种芳香物质综合反映。目前茶叶化学的研究还未探明。一般说香型与叶色相联系。

4.由于叶缘失水较多而收缩,叶形成汤匙壮:叶片柔软光滑如绸,翻动时有沙沙响声。

5.减重率:大约为25-28%,含水量约65-68%。

三、大红袍制茶工艺流程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其杀青标准: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混浊和焦粒,即俗称“拉锅”。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滥的茶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形成岩茶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整个过程10多分钟。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焙”。

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再经拣剔去除梗与茶朴,即可复培。

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大红袍的精制主要流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

毛茶拼配和付制:拼配应根据拟生产的成品茶的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等级的毛茶配料比例的正常方案。拼配应遵循执行标准、稳定质量、兼顾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

由此看来,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流程共分为十道手工工序,一环扣一环,每一道工序对茶的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什么茶的做青程度最重

1、小叶种名优绿茶是不需要进行萎凋,直接进行杀青的。除此之外,有些绿茶需要造型,所以杀青完后不一定是揉捻,而是做塑形;或者有一些是在一边杀青的时候一边塑形,例如龙井茶。

2、分类:根据绿茶的不同杀青方式和干燥工艺,又可以将绿茶分为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晒青绿茶。各自的代表分别有:恩施玉露、龙井、碧螺春和普洱生茶。但是也有按茶叶形状分的:眉茶

3、乌龙茶又称为青茶,在系统命名上,青茶是更加科学的称呼,而乌龙茶是通俗的叫法。

4、工艺: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当然不同的乌龙茶,加工工艺有所区别。早上太阳初升时候开始采摘,有些则是在中午,或者在午后两点进行采摘。在萎凋时候,有些乌龙茶需要进行两次的晒青,中间摊凉;而有些则只需要一次的晒青。做青是“摇青——凉青”的动态过程,不同的乌龙茶,做青工艺差别较大。例如武夷岩茶做青程度较重、做青次数较少;而闽南乌龙茶(如铁观音)则反之。一般来说,乌龙茶的做青次数至少也要3~4次。在揉捻阶段,颗粒型的乌龙茶需要进行包揉塑形,例如一些闽南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干燥阶段,武夷岩茶的焙火程度是最高的,其次是凤凰单丛,再次是闽南乌龙和台湾乌龙。

5、分类:乌龙茶主要出产自福建、广东潮汕和台湾地区,所以通常按地区分为潮汕乌龙茶、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四种乌龙茶各有各的特色,例如凤凰单丛被称为“茶中香水”、武夷岩茶的“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闽南乌龙工艺与台湾乌龙工艺相近,偏轻偏青。

岩茶什么时候开始做青「岩茶做青还阳是最后」

6、特点:乌龙茶最大的特点是叶底的绿叶红镶边;其次是香气类型丰富多样,再次是汤色由黄绿到橙红的多样。

7、滋味上,四类乌龙茶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但始终可围绕“甘、醇”。醇是指喝起来浓淡适中,内含物较丰富,甘是指喝后的回甘。武夷岩茶和凤凰单丛在滋味上较为相似——醇厚,品质好的可以达到“浓醇”;而闽南乌龙茶和台湾乌龙在滋味上较为相似——醇中带鲜爽。四类乌龙茶都有回甘,口感上都会有滑口的感觉(好品质)。香气上

8、香气上,乌龙茶是六大茶类中香气类型最多的一种茶类,主要以花香为主。但是这个花香可以细分出许多不同的花香。例如凤凰单丛中的银花香、芝兰香、柚花香等等;铁观音的兰花香、黄金桂的桂花香;武夷岩茶也带花香,但通常复合有果香和碳焙香;台湾乌龙的花香通常带蜜香和奶香等等。从烘培程度来说,从轻到重,香气会由:花香-花蜜香-果香-果蜜香-焦糖香-碳焙香进形转化。做青和烘焙较重的乌龙茶,花香较为浓郁;做青和烘焙较轻的乌龙茶,花香较为芬芳。

9、台湾乌龙从做青程度上可以分为轻度发酵、中度发酵和重度发酵乌龙茶,各自代表依次是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以及东方美人。东方美人是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重的,做青后叶片基本泛红;不像一般乌龙茶的绿叶红镶边。

五、岩茶机器摇青原则

6.等青时间先短后长,发酵程度逐步加重,做到“看天做青,看青做青”。

六、武夷岩茶春茶一般什么时候会出来

1、每年春茶四月下旬开始,五月初做青结束。

2、紧接着捡茶梗与黄片,现在一般有色选机,全厂茶叶捡完半个月左右。

3、继续,走水焙-存放-焙一道火-二道火历时一到三个月左右。

4、现在才可以真是算成品,上市销售。

5、市场上六七月开始卖当年的新茶,多部分是炭焙一道的。可存放时间会较短,炭焙二道以上茶性更稳定,易存放,不易变味。

6、总结一下:武夷岩茶上市时间八九月份。

关于岩茶什么时候开始做青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