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吧网资讯:春季是饮茶的好时节。自古以来,国人多有品茶的习惯,幽山古寺间,一把紫砂,一抹熏香,一盏香茗,一本闲书,半天功夫浸润其间。据说,中华饮茶之风始于巴蜀,盛在江南,在提神健身的功效之外,中国人更是赋予其诸多的人生意蕴,衍生出一种流传至今的茶文化。唐朝茶学家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很早的时候茶文化就已流行,随后的发展更是糅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可谓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在悠久的饮茶实践中,人们形成了一套以茶为媒介的生活礼仪,通过沏茶、赏茶、闻茶、品茶学习礼法,净心育德,渐渐体会茶所具有的清心雅逸去杂修性之妙,这可能是西方人崇尚力量与热情的咖啡文化所难以企及的。于是,茶作为生活中的礼仪元素,形成了茶道之礼,被国人普遍当做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茶道与现代法治文化中的法理精神,达到一种天然的吻合。首先,茶道与法理的气质相通,都在于化人。喝茶能静心养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背后蕴含的是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这样的文化熏陶,最终是要改变人的心智,让生活在世俗中的人摆脱七情六欲的过度干扰,修养成为一个品性高雅的人,一个在生活中能够举止有度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同样,现代法律在寻求对人的行为外在规范的路径中,不断发现强制性的规制总是难以实现立法者的意图,如何将包括立法者本身在内的所有人融入对法的信仰体系之中,可能还是需要回归到法理精神的内生之道上来。其次,茶道与法理的工序严谨,都注重程序美感。茶品不同,与之匹配的茶器和工序也不尽相同,都需要依据茶叶的品性发掘出一套泡茶的程序之美。无论是功夫茶的慢工细活、优雅有度,还是盖碗茶的盖、碗、托三位一体,象征着天、地、人合一,道中人对茶的品鉴绝非仅看最后的茶汤是否明亮透彻,滋味是否鲜活清爽,更包含了一整套从制作烹煮到茶器品式和饮茶礼仪的程序感受。现代法治精神,更是将程序价值推崇到极致的高度。在各种各样的法理描绘中,程序都不是做菜的味精调料,而是法治这道菜不可或缺的主要食材之一。再者,茶道与法理的受众广泛,都具有可得性和普适性。中国的茶文化雅俗共赏,从百姓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到以茶行道,以茶雅志,不同的人群都能从中各取所需、各得其趣。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