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茶圣没有被冤枉过吗-唐朝的茶圣没有被冤枉

唐朝的茶圣没有被冤枉过吗-唐朝的茶圣没有被冤枉

作者:云窖乌龙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6-24 04:52:45 / 阅读数量:0

说起茶圣刘玉,我想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就连不常喝茶的朋友也听说过这位老人。陆羽,唐代福州竟陵人,现为湖北天门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被后人誉为“茶仙”、“茶圣”。

普通人通往“圣人”的道路崎岖不平,有才华的人大多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认可。但陆羽似乎很轻松,一生只写过一篇7000字的《茶经》。

其实,鲁豫的“成圣”之路并不容易,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

为什么宋代是茶文化的繁荣时期?原因有四:唐朝的茶圣没有被冤枉。

鲁豫雕像

唐朝是一个浪漫的朝代。当时文人好酒很多,代表人物是诗仙李白。李白的粉丝杜甫为他写诗,称赞他的酒仙风格:

李白写了几百首关于喝酒的诗,到长安城的饭馆里去睡觉。皇帝自称酒仙,却不上船。

杜甫说,李白的酒量是按桶算的,喝完酒马上就能写几百首诗。李白走到哪里都是醉醺醺的,连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请他上船写诗。李白恋恋不舍,心中只爱着酒。

你可以从的李白身上看到盛唐灿烂的酒文化,而《饮中八仙歌》的其他七位神仙是何、李、汝阳王、崔宗植、张旭、焦遂,他们都是当时的名士,都是爱酒之人。

和他们比起来,鲁豫就很不一样了。他擅长独自品茶。

因为以前是封建时代,读书人喜欢研究四书五经等经典书籍,希望借此博取功名。在他们眼里,这才是正道。

而陆羽却总是捧着茶书研究茶学,表现得特立独行。

在当时,茶学、茶艺等知识被认为不是正统的文学,而是“杂学”。但是陆羽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茶艺,难怪同行不解。

但是,陆羽在研究茶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把儒学落下。他只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茶道上。当然,这也是他后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被追封也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陆羽还是一个放荡不羁的诗人。他曾经写道:

不羡慕金壶,不羡慕白玉杯;不要羡慕入省,不要羡慕黄昏入台;然而,我钦佩西江,来到竟陵城。

我不羡慕金子做的酒器,白玉做的酒杯,官员,贪图享乐的人,只羡慕家乡的西江,流向竟陵城的边缘。

可见,鲁豫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着李白那种“呵,我怎能庄重地向做官的人打躬作揖”的态度。他也是一个疯子,一个桀骜不驯的人,一个喜欢和大自然交往的人。

陆羽茶经部分

陆羽喜欢茶,喜欢山水。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实地考察了三十二个州,遍访名山大川,只为写出最真实的《茶经》。

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的陆羽,花了五年时间完成初稿,又花了五年时间补充修改,才完成定稿。前后用了26年,陆羽写了7000多字,是世界上第一部巨著《茶经》。

三百六十行。做行业“圣人”真的不容易。唐朝文化灿烂,涌现出很多圣人,包括杜甫、张旭、吴道子等。陆羽因爱茶而闻名于世,茶圣的称号实至名归。

755-79000的问世,推动了中国茶叶的发展,掀起了巨大的饮茶风,吹到了大江南北。

其实在陆羽之前,也就是初唐的时候,喝茶是要炒茶的,而且往往要在壶里加一些葱、姜、盐之类的调料。但陆羽一直反对在茶中加入葱、姜等调料。他在《茶经》年写道:

或者用葱、姜、枣、橘皮、山茱萸、薄荷等。把它们煮一百遍,或使它们变得光滑,或煮去泡沫。习惯上是把水耳朵抛弃在沟渠里。

鲁豫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

写完《茶经》,鲁豫也没闲着。他推迟了朝廷的邀请,决定做一个“流浪和尚”,亲自推广茶文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茶道广为流传。的确,鲁豫做到了。他成功地在唐代掀起了一股饮茶热潮,使得唐代的茶文化非常灿烂。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茶圣出生于唐朝。为什么有人说宋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时代?这个到唐朝茶圣刘玉在哪里?

其实原因很简单。陆羽和他的《茶经》确实推动了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乃至中国茶事的发展,造成了当时饮茶的热潮,但与之相比,宋代的茶文化更为辉煌和繁荣。

你怎么能看到它?

原因有四。

01

皇帝爱喝茶。

老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前带。

宋代的茶文化能如此辉煌,不是这个人能绕开的。他就是宋徽宗的赵霁,不务正业,把各种副业搞得有声有色。

喜欢宋朝的朋友想熟悉一下这个皇帝。他是封建王朝400多位皇帝中的奇迹。他不爱山水,爱文学艺术。宋徽宗是宋朝第八任皇帝。因为他治理不善,北宋朝廷危机四伏,比如梁山起义,方腊起义。更何况金人对北宋虎视眈眈。靖康二年,金兵南下把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赵恒抓到徐进。后来两个皇帝都死在了外地。

总之,宋徽宗不是一个好皇帝,或者说是一个无能的皇帝。但是,宋徽宗很有艺术天赋,有人甚至直言宋徽宗是所有皇帝中最有艺术天赋的。

宋徽宗创造了他自己的薄金体,现代人喜欢这种字体。宋徽宗喜欢画的花鸟画有自己的“庭院风格”。你认为宋徽宗只有这些技能吗?事实上,他不仅精通棋艺、书画,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茶道大师。

忘了主业的皇帝还写了一部杰作《茶经》,因为写于大观元年,所以也叫《茶论》。

那么这本茶书很棒吗?

这本书有20篇文章。在这本书中,宋徽宗记录了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起源、采集、烹饪、品质和斗茶时尚。后来世人觉得其中一首《点茶》特别精彩。总之,它言辞华丽,见解深刻。

从这本书《大观茶论》可以更好地了解相关的茶叶知识,以及北宋时期茶产业的发展和制茶技术。宋徽宗的《茶论》一书,留下了中国乃至世界人类饮茶的珍贵资料,所以这部茶经非常了不起。

从这本书《茶论》我们也可以看出,宋徽宗是一个深谙茶道秘密的人,是一个真正的茶博士,否则他不可能写出这部惊人的作品。

虽然坊间传言,但宋徽宗刻苦学习茶道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在李世石面前炫耀一些茶艺。不管是真是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宋代的茶文化能够达到顶峰,宋徽宗可以说功不可没。

宋徽宗还是一个认真的人,不仅仅是单纯的品茶,更是作为品茶老师去考察各种名茶,给它们打分。宋徽宗对贡茶要求严格,追求创新。

在《茶论》年,宋徽宗的“外来花卉”的要求被记录下来。赵霁要求福建皇家茶园以不同方式创新贡茶,皇家茶园仅仅提炼出白茶、龙源圣雪、豫园玉芽、万寿龙芽等几十种贡茶供皇帝品尝,未能完成使命。宋徽宗喜欢每天品尝好茶,但尝过之后,他仍然不满足。也许这就是他写《宣和北苑贡茶录》的原因。

宋朝的皇帝都这么爱喝茶,何况别人。

饮茶风气如此,他的朝臣和黎族百姓自然要“随波逐流”。宋代饮茶的热潮如何才能不持续升温?

02

文人爱茶

唐朝的茶圣没有被冤枉过吗-唐朝的茶圣没有被冤枉

如果说唐朝的文人有更多的好酒,那么宋朝的文人呢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因为黄袍加身而升任上位,所以为了避免历史重演,他克制兵权,削弱武将权力,重用文官。所以后人戏称宋朝是文人的天堂。基本上宋朝的皇帝对文官都是很宽容的,所以宋朝的文学人物很多,比如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个名额。虽然贬谪的人很多,但是直接被杀的公务员很少。

与宋朝相反,唐朝似乎更重视武学而非文学(不是说不重视文官。唐朝有很多知名的文官,但在大家的印象中,唐朝有名的将领比宋朝多)。唐朝有许多名人,如秦、李靖、薛、等。

将军喝好酒,文人喝好茶。

说到宋代的爱茶人,为什么第一个提到蔡襄?这是因为蔡襄还写了一本关于茶的传世之作《大观茶论》。本书《茶录》记载了古代制茶和品茶的经验,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古代人写的书和现在人写的不一样。很多现代人写书卖书牟利,而古代人大多贡献自己的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写书的人一定是精通这方面的,而蔡襄是宋代著名的茶学家,有丰富的制茶经验。

蔡襄调任福建时,不断改革和更新当时的制茶技术,并提供了贡茶的标准。比如他把大龙集团改成了小龙集团,把茶和茶艺结合的很好。蔡襄的一系列举动也让福建茶在北宋排名第一,也促进了北宋茶文化的发展。

虽然苏轼没有写任何关于茶的书,但他留下了许多描绘茶之美的诗歌。苏轼是一个合格的茶客。他写了70多首关于茶的诗,比如《茶录》,《次韵曹辅寄豁源试焙新芽》,《汲江煎茶》。

《试院煎茶》的最后两句:

知道玉雪心地善良,不是新面孔。

写诗的时候不要笑。你总是像女人一样美丽。

苏轼说,茶的内在品质是美丽高雅的,从来不需要外在的点缀,是新芽新颜。他把美比作好茶,颇想把西湖的味道和西湖的相比,认为美和茶都是美的。由此可见,苏轼绝对是茶道中的中间人。他对茶很有学问,形容茶是美女。自然,他是个爱茶的人。

此外,他还写了一篇文章《次韵曹辅寄豁源试焙新芽》,被世人奉为经典。这篇文章很有意思,主要是通过拟人,是茶的传记。当然,苏轼并不是单纯的写茶,还是用茶来抒情。

苏轼还创造了自己的饮茶方法,后来被称为东坡茶。他的饮茶方法非常科学健康,主要是饭后用浓茶漱口去油腻。而且据说苏轼在宜兴也设计了茶匙,后人称之为东坡茶壶。

总之,苏轼爱茶。

北宋思想家王安石也爱茶,写了许多关于茶的诗。

他在《叶嘉传》年写道:

酒还好喝,茶还新鲜。

写于《送周都官通判湖州》:

想和东方来的客人试茶,扔绿松石都扔腻了。

这些诗句都说明了王安石对茶的热爱。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是一个好茶人。他在《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其一》年写道:

不要嘲笑桑家风。还是可以当茶神的。

这首诗其实是陆游的自嘲。因为没有办法报效国家,他只能隐居深山研究茶道。他说你不要笑我“老有所乐”,说不定我就成茶神了。

另一方面,大诗人陆游和茶圣陆羽仍然同姓。难怪他们喜欢茶。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宋代文人爱喝茶,这是宋代茶文化迅速发展,甚至后来达到顶峰的主要原因之一。

03

人们喜欢茶。

普通的

因此,宋代也是中国茶馆业发展的繁荣时期。有茶馆、茶店、茶馆、茶馆等。街上到处都是。与唐代不同,宋代的茶馆更加市场化、接地气。起初,茶馆只是一个喝茶的地方,但后来它的功能增加了,如休闲,娱乐和聊天。宋朝的人喜欢邀请一些朋友到茶馆喝茶聊天,消磨时间。

宋代的茶饮料有两种,一种是纯茶,一种是混合茶,可以和其他种类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冲泡。其实唐代的煎茶方法,宋代还保留着,只是不如点茶。宋人喜欢点茶和举行品茶比赛。点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和味觉享受,还实现了竞技精神。

北宋都城汴京繁华,半夜还有人在街上卖茶,南宋更是如此。还有茶商半夜做茶叶生意,夜生活丰富。

公元755-79000年,北宋思想家李觏曾这样描述宋代全民饮茶的繁荣:

茶不古,发源于长江左岸,流遍天下.君子小人不嗜之,贫富无所需。

另外,我们总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个说法来自《八十三吟》。

为北宋灭亡后吴所作,追忆钱塘盛况(介绍南宋都城临安的风貌)。可见宋代的人们已经将茶彻底融入了当时的生活。

人们爱喝茶,自然是宋代茶文化繁荣的有力证明。

04

外国人喜欢茶。

众所周知,点茶是宋代最流行的饮茶方式。同时,这种古老的茶艺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流传到日本、韩国、朝鲜等地,尤其是对日本的抹茶道影响深远。

其实宋朝和唐朝一样开放。在繁荣的宋代,有“万国船节,中国天空的熊玮”的盛况。许多外国朋友参观了唐朝,宋朝也是,来宋朝的外国朋友人数更多,还有来自非洲和欧洲的外国人。

宋朝的人善于经商,他们有经商的勇气。人们不断外出进行商业活动,茶叶是当时主要的流通商品之一。

这些外国人不仅喜欢茶,还喜欢瓷器和丝绸。宋代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人给世界带来了善意和茶叶等资源。

通过丝绸之路,我们不仅向世界输送了瓷器、茶叶等物品,还传播了民族工艺、儒道思想和许多优秀文化,比如茶文化。宋人借着海风把茶文化吹到日本,“弘仁茶风”始于日本。日本贵族以中国茶为潮流。

南宋地理学家赵在公元《清明上河图》年间记载:

宋代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丝绸、茶叶、瓷器、铁器和农具等。当时新拓(西爪哇)、苏吉丹(中爪哇)、三佛齐(今印度尼西亚)等国出口的商品是檀香、茴香、犀牛角、象牙、珍珠。

当时外国友人喜欢喝茶,喜欢和宋朝的人做生意买茶,间接推动了宋朝成为茶文化的鼎盛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

写在最后

如果说是茶圣陆羽一个人开创了饮茶热,那么宋代则是皇帝、大臣、黎民把饮茶热推向了顶峰,成就了宋代茶文化的盛世。

宋代严武的修文有着良好的饮茶风气。文人雅士可以悠闲地喝茶。况且皇帝也是爱茶之人,所以他们更是肆无忌惮的爱茶。

宋朝的经济繁荣并不意味着宋朝有很多钱,而是宋朝放松了当时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与陆羽相比,宋朝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将茶文化推向了巅峰。因此,说茶叶“盛唐盛宋”不无道理,茶圣陆羽也没有冤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