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茶文化背景图中国风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茶与风景意境图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茶文化背景图中国风和茶与风景意境图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儒家茶文化代表人物
1、陆羽(约733—约804),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1]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2]。唐代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2、陆羽生性诙谐,与女诗人李季兰、诗僧皎然交厚。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唐朝上元初年(760年),陆羽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经》三卷,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3]
3、《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4]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世上存留的并不多。《全唐文》存文五篇,《全唐诗》存诗二首。。
二、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是在什么饮食文化群
1、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的饮茶情怀浪漫风雅,当人们说到“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时,仿佛语句中都伴着一缕清香。其实,茶与中国文人、中国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茶文化的起源,离不开“茶圣”陆羽
3、三国时期,《食经》中就记载了茶叶的医学价值;晋代时期,文人兴起饮茶之风,所以有了“以茶代酒”之举,既能以茶待客,又不失文人风雅;到了隋唐时期,茶文化初步形成,这就要说到“茶圣”陆羽,他所著作的《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也就是说,陆羽的故乡竟陵,也就是湖北省天门市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
4、说到陆羽与茶文化的渊源,又是一段佳话:相传,唐朝时期,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然听到雁群哀鸣的声音,禅师走近一看,竟然是一个弃婴,而这名弃婴长大后正是创作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茶圣”陆羽。
5、陆羽在天门长大,他所写的《茶经》,分上、中、下三卷,由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部分构成。
6、“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
7、这十大部分,汇聚了儒、道、佛、墨(非攻、兼爱)文化精神,是茶文化的瑰宝之作。
8、陆羽故里天门十分注重茶文化的传承,为了纪念陆羽,天门恢复了部分陆羽遗迹,重修了鸿渐关、古雁桥、涵碧堂、陆羽亭、西塔寺、桑苎庐等,新建了陆羽纪念馆,安放了陆羽铜像;新建了陆羽广场,安放了陆羽座像;还新建了陆羽故园,建造了城市地标茶经楼。到过天门的人,都会被天门的古韵风雅气质所吸引。
9、除此之外,天门以茶为脉、以茶为媒、以茶为引,在2015年获授“湖北省茶文化旅游示范区”和“中国茶文化之乡”两块金字招牌,“中国茶文化之乡”的天门每年都会举办“全民饮茶日”,以此实现传统茶文化
三、茶文化网络语
1、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原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中游一带的思茅、版纳、临沧等地,集散今云南思茅市普洱县,故名“普洱茶“,茶品以“陈”为贵,越陈越香,是中国茶叶中极具特色的茶类,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
2、生茶颜色以青绿、墨绿为主经过时间陈化之后部分转为黄绿、黄红色。汤色以黄绿、黄红、金黄为主。熟茶颜色以红褐色为主,香气有明显渥堆味,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沉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几乎不苦涩。
关于茶文化背景图中国风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茶文化命名艺术:茶馆、品牌、茶叶店命名灵感与茶艺表演主题
2025-07-06 04:02:07茶香四溢:茶文化的艺术与生活
2025-07-06 00:31:14中国茶文化深度解析:名茶品牌、产地与抖音带货全解析
2025-06-15 01:01:02福建安溪乌龙茶,品尝著名茶叶的正确方式与文化背景
2025-05-30 22:57:10功夫茶具全解析:绿茶泡制技巧与茶文化魅力
2025-05-11 1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