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将近晚上九点,台北捷运大安站附近的茗心坊依然灯火通明,几个日本游客正专注地端详着桌上一颗西瓜般大小的紧压茶。从形制看来,它并非来自云南的普洱茶。主人小心翼翼地拨开包裹的白棉纸,一股茶香立即洋溢整个室内。
果然以茶匙拨开些许茶叶以沸水冲泡,金黄亮丽的茶汤顿时在白色瓷杯内徐徐释放深遂的蜜果浓香,入口后但觉厚重而甘滑,在口腔内绵密生津,不仅风味全然迥异于普洱团茶,与一般散茶呈现的乌龙茶,无论口感或喉韵也都截然不同,还有一股暖意从体内缓缓升起,让东瀛来客都惊艳不已。
主人林贵松说那是近年陆续制成的团圆茶,原料采自南投深山、荒芜茶园两地交界处的百年野生山茶。因茶籽掉落地面、有性繁殖而成长为不同个性的品种,在不影响茶农正常采摘下,从未施肥除草,任它自然生长所得,可说弥足珍贵了。茶叶采摘一心二叶制成半发酵乌龙茶,数量极为稀少,再大费周章地将其紧压为圆球状,每颗重约1.2至1.5公斤,约与明清两代的人头茶相当,并亲自在外包纸上以毛笔落款标示,让爱茶人得以长期收藏。
所谓人头茶,清代学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话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不久即颁布茶马法,明订以茶易马政策。不过安庆公主夫婿欧阳伦奉命出使西域,仍悄悄携带十数个人头茶赴任,企图牟取暴利。明太祖闻讯后大怒日尔头不及茶头也!下令将其赐死。尽管贵为驸马爷,欧阳伦还是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因走私茶叶惨遭杀身的人物。
其实打开中国茶叶史,不仅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千百年前即已将茶叶蒸而团之,唐宋时期也以团饼茶为主要形制,并延续至宋、元两代。无论唐代的蒸青团饼或宋代的龙团凤饼,均系摘采茶树鲜叶,经过蒸青、磨碎、压磨成型而后烘干制成为紧压茶。
至明太祖洪武24年(1391年)下昭废团茶后,民间普遍回归制作简约且煮饮方便的散茶,使得今日以紧压茶为主的普洱茶,成了唯一传承唐宋团茶特征与衣钵的茶类,其他茶品则多以散茶为主。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