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转化除了原料和时间的因素外,还与储存环境有关,包括环境温湿度、含氧量(与海拔有关)、当地主要菌群等。温度和湿度似乎更重要。
围绕温度和湿度这两个重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香港传统储存、南方自然储存和干储存。
01.香港的传统仓储
香港的传统仓储被太多人误解了,其部分产品因品质优良而被有机会品尝的茶友们津津乐道。有人称之为湿仓,也有人说香港仓才是真正的普洱茶,市场上的评价变成了冰与火。原因是信息交流不畅。我所知道的经典传统海港仓库大概是这样的:
1.去掉包装纸,成堆摆放(有利于有益菌的生长)。
2.将低价的粗老散茶(约1m厚)堆放在成排排列的压缩茶架之间的空隙中,边堆放边洒水。香港仓库两侧茶架上堆放的生熟饼(砖、榧子)不是直接洒水,而是洒水在茶架之间堆放的散茶(主要是粗老梗、黄片)上,客观上是堆放的,所以会产生副产品熟散茶。主要目的是使储存在仓库里的茶叶间接受潮,温度升高,就会发生湿热反应,加速转化。
3.放足够的茶叶,保持库房密闭,避光避臭,避免强对流。湿度略高,一年四季温度较高(北半球西南部夏季室内温度可达40多度)。温湿度有保证,优势菌群一致,转化快。
4.离开仓库时包好包装纸。所以有时候会用错包装纸,把印有奶茶店logo的包装纸换掉。
也有人认为散茶洒水发酵的香气对旁边存放的紧压茶香气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随着仓库的拆除和老茶商的老化,香港的传统仓储正逐渐消失。2004年mainland China普洱茶市场兴起后,甚至有港商从靠近各大市场、节省经营成本的角度出发,在mainland China新建各大茶叶仓库。以后经典的香港传统储茶产品会越来越少。
02.中国南方的自然储存
在温度方面,年平均温度在26到30之间似乎是合适的。湿度方面,一般要求年平均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南方自然储存的关键似乎是保温保湿。做得不好,很容易变成湿仓。
1.保温是指房屋的保温。中国南方许多地区年平均气温可达26~30。长江流域冬天气温有点低,但人工干预保暖不难。即使是北方地区,如果需要保暖,花点钱也是可以的。在现有条件下,保温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所以对于普洱茶的储存来说,主要问题在于保湿。
2.保湿是指特定储存的保湿,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80%是什么概念?我在广东有过亲身经历。在一个普洱茶仓库里,当环境温度达到26时,如果湿度超过80%,人就会有一种相当难受的闷热感,只能呆五六分钟。但如果湿度调到75%,情况会更好改善,停留时间会更长。
3.除了温度和湿度,一个茶叶仓库的大容积里存放了多少茶叶,茶叶的外包装(饼、桶、袋)材质和堆放方式(上下左右的间隙),都会对转化效果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例如,在标准的南方自然储藏条件下,如果只放置几片茶叶
如果把100多片茶叶存放在这样一个50平米、间距合理的房间里,完全有可能均匀合理地吸水,创造良好的微生物环境,使这批茶叶均匀转化。
03.干燥仓库
有人称之为北方仓、昆明仓、纯干货仓。不管它们叫什么,它们是储存在非常干燥的环境中的茶。在我看来,如果储存环境过于干燥,将不利于维持微生物的活性,所谓的转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但也有不少茶商认为,他保持储存干燥,保持普洱茶出厂时的样子。未来怎么放,怎么换,就看买家和消费者怎么留了。缺点是转型太慢,浪费时间,甚至可能给以后的转型造成很大困难。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