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装茶常见问题分析
在当今面向世界的市场经济中,茶叶包装在茶叶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包装茶叶因携带方便、包装形式多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绝大多数茶叶都是小包装茶。然而;有很多小包装的茶叶盒,标识不全,材质低劣;影响商品茶品牌的形成和经济价值。重,不符合GB7718-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成为不合格产品。为此,笔者列举了小包装茶叶盒存在的一些问题,供生产者参考。
1.没有生产标准代码。
目前各地生产的名优绿茶大多没有国家标准,只有部分茶叶有地方标准,比如江苏的碧螺春、浙江的龙井,已经有地方标准。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茶叶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及时制定企业标准,建立商品茶等级标准样品,在产销中按标准生产。没有标准的茶叶,就意味着没有质量指标,永远成不了品牌产品。质检部门发现不合格的茶叶,可以判定为不合格,或者按无定形产品处理。
2.张冠李戴应用标准代码。
目前知名绿茶很多,张冠李戴经常适用散装绿茶GB/T14456-93标准。本国家推荐的绿茶标准仅适用于长炒绿茶、圆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精制各级珍梅、竹茶、玉茶、龚喜、梅峰、秀梅和油茶。以及以晒青绿茶为原料的蒸压绿茶。但名优绿茶的嫩度和内在品质均优于上述散装绿茶标准样品。如果用GB/T14456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外观和内在质量会与标准样品不一致。所以把这个标准套用在名优绿茶上,其实是没有按照标准生产的,也是一种没有标准和等级的茶叶,属于不合格产品。应尽快制定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根据实际标准样品生产名优绿茶。
3.没有注册商标
一个有明确名称和一定产量的小包装茶叶,如果没有注册商标,至少存在两个问题:政府部门在审批品牌产品时,不容易审批没有注册商标的产品;产品没有法律保障,任何人都可以生产。谁先注册谁就拥有,容易造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4.自制中国名茶
名义上的名优茶应该通过政府部门的审查鉴定,不管名优茶的名称是什么,但是包装上宣称中国名优茶是不合适的。比如中央部门组织的全国名茶评比的获奖茶,就不需要中国名茶。比如农业部组织的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进行全国名茶评比,获奖的茶叶只叫中国农业博览会奖。自标产自中国的名茶容易误导消费者,而且具有吹嘘的虚假性,会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干涉取缔。
5.无特殊包装材料。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