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始于何时建成-茶马古道始于何时

茶马古道始于何时建成-茶马古道始于何时

作者:云窖乌龙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8-06 02:33:25 / 阅读数量:0

“茶马古道”始于何时?

史书中早有记载:秦汉时期,蜀、雅安商人与大渡河以西名为牦牛羌、牦牛夷的部落有交往。茶叶,这种稀有的仅用于医药的东西,也是一种流通商品。从蜀地到康定的新都桥、塔公草原、木雅藏族聚居区的道路叫牦牛路或马道路,是民间贸易和交流最早的道路。

从青海和四川甘孜州部分地区,经金沙江和西藏那曲等到达拉萨的古代藏汉政治文明之路。是唐代的唐蕃古道。宋元明清以来朝廷多次大规模开辟的川藏古道,向藏区输入了更多的茶叶,清代云南普洱茶也输入藏区。到了宋代,由于北方边疆战乱不断,加上辽、金、西夏等游牧政权的侵扰,战争和运输需要大量马匹,于是宋朝将“茶马贸易”的重心从西北转向西南。

从内地通往西藏和西藏的主要道路是四川的利州(汉源)和雅安(雅安),这两个地方成为“茶马互市”的重要市场。元朝由于军马自给自足,不需要交易茶马,官方对茶叶的控制完全是用税收充实财政。

到了明朝,北方再次爆发战争,朝廷急需军马,茶马司实行“茶诱制”的旧制度。严禁私自贩运到民族地区,也严禁诱导茶种过二郎山。违者将在农历新年被判处死刑。

在清代,边茶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乾隆年间,彻底终止了以茶换马的政策。“茶引制”改为“岸引制”。岸是指茶叶固定的采购地点和销售范围,港口和航线都在官方指定的范围内。随着清朝逐渐放松对茶叶的管制政策,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以藏汉茶叶(土产)交换为中心的贸易。到清代中叶,雅安、名山、荥经等县的众多茶商发展到70余家,以边茶为中心的民族资本逐渐发展起来。康熙四十一年(1902年),清政府在大建路(康定)设官监管茶叶贸易,此后康定成为藏汉贸易中心。地处清代前中期西藏与中国交通枢纽的康定,势必成为汉藏贸易的重要集散地,边境茶产业的发展正走向巅峰。当时的炉城(康定)在清朝的史书上说“整个城市的基础都建立在商业上,市民十之八九是商人”。

茶马古道始于何时建成-茶马古道始于何时

历代对边境茶的政策都是“以茶制边”,以茶制少数民族。统治者通过重新征收茶税和官员卖茶来垄断茶叶贸易的整套政策,是为了达到以茶控边的政治经济目的。

唐代以来的“茶马互市”以及后来的“茶土互市”,把内地的汉族和边疆的少数民族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始于唐代的边疆茶产业,客观上成为联系藏汉民族的重要纽带,在民族团结和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雅安、名山、荥经、天全、泸定等地到西藏与中国的贸易重镇康定,从康定到青海的玉树、昌都,经过西藏的芒康、察雅、江达等地到拉萨,这就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这是我国历史最长、茶叶运输量最大、汉藏民族文化经济交流最重要的通道。这条大通道的起始段、中段和中段位于甘孜州,——,康巴大地的中心。和甘孜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