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什么炒茶要搓,以及炒茶放油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薰衣草茶怎么炒的
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炒茶锅用普通板锅,砌成三锅相连的炒茶灶,锅呈25-30度倾斜。炒茶扫把用毛竹扎成,长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径约10厘米。炒茶方法,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80-200℃,投叶量0.25-0.5公斤,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要“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150℃。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与炒青绿茶先杀青后揉捻的制茶技术显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湿热条件下叶子较柔软,可塑性好的机会,促进粗老叶成条,又可以克服冷揉进断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二、人工炒茶叶怎么炒
1、生锅,锅温控制在180~200℃,用炒茶帚在锅中快速旋转炒拌1~2分钟;
2、二青锅,锅温要比生锅低,需让茶叶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
3、熟锅,锅温需控制在130~150℃,让茶叶吞吐于竹帚内外,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
三、朝天锅炒茶方法
由于茶叶需要烘焙,量也较大,所以最好选用柴火灶。把锅洗净,生火并将锅烧热。
倒入采摘回来的茶叶,用竹筷反复翻动,直到将茶叶炒软,此时需大火。
将炒软的茶叶盛出,装入簸箕。盛出茶叶后,将锅洗净。
擦茶需趁热,用手反复揉搓,跟揉面差不多。将手在冷水中浸湿,这样就不怕烫啦。当茶叶揉搓成一团,感觉茶叶也凉了后,将揉成团的茶叶散开,这一遍搓茶就算结束啦。
将搓好的茶,放入热锅中再炒热。同样用筷子来回翻动至,直到茶叶充分加热,后再装出揉搓。重复5遍炒、搓过程才能制出好茶。
经过五遍反复炒、搓过程后,将最后一遍搓过的茶,放入热锅内,来回翻动五——十分钟,接近干燥时需停止翻动,避免碎。最后熄灭明火,用灶内余烬烘干即可。
四、怎样炒茶叶又香又好喝
茶叶在炒制时,先将采摘好的茶叶均摊在竹匾上,摘掉老叶、残梗、破叶等,并将茶叶浸泡在清水中清洗干净,接着取出茶叶均摊在竹匾上,置于阳光下晾晒3~4个小时。
把铁锅洗干净后放在柴火灶上烧热,之后倒入茶叶,用竹筷反复翻动,直到将茶叶炒软后关火。之后将炒软的茶叶盛入簸箕里,把铁锅再次清洗干净,并趁热用手反复将茶叶揉搓成团,手法和揉面差不多,等茶叶温度降下来后把茶叶散开。
将搓好的茶放入热锅中再次炒热,同样用筷子来回翻动,等茶叶充分炒热后再次装入簸箕中揉搓,重复5遍此过程,并将最后1遍揉搓过的茶放入热锅中,来回翻动5~10分钟,等茶叶接近于干燥时停止翻动,最后熄火用余温烘干。
五、怎样炒茶叶才能保持翠绿
采集新鲜的茶树嫩叶或嫩芽,回来以后对于它进行初步加工,然后再炒,能让炒好的茶叶是绿色的,这时的加工也很简单,只需要去掉茶叶中的杂质,把它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一天左右。
2、在摊晾的过程中,新鲜茶叶中的水分会流失掉一部分然后再准备一个无油无水的铁锅,把铁锅加热到300度左右时,把需要炒的茶叶直接放到锅中快速的翻炒,让每一片茶叶与锅都充分接触,均匀受热,炒到它略有萎缩以后直接取出,这样炒出的茶叶就是绿色的。
六、都匀毛尖炒茶叶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采回的都匀毛尖芽叶必须经过精心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鱼叶、叶片及杂质等物。摊放1–2小时,表面水蒸发干净即可炒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四道工序。都匀毛尖茶炒制,全凭一双技巧熟练的手在锅内炒制,一气呵成。
锅温120–140℃,投叶量500—700克,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采用双手翻炒的手势。做到抖得散,翻得匀,杀得透。当叶质转软,清香透露,降低锅温进入揉捻工序。
揉时长、用力重,是都匀毛尖茶揉捻的特点,是形成毛尖茶味浓的因素之一。锅温保持70℃左右,用单把揉的手法,将茶叶左右推揉成条,重力推揉,达到细胞破碎充分的目的,当达五成干时即转入搓团提毫工序。
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团,抖散炒于,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白毫竖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50℃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炒干时作轻巧翻炒动作,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
七、几月炒茶
第一步:首先,将采摘来的茶叶清理一遍,把躲藏在里面的小虫子、碎屑清理干。
第二步:采摘茶叶时最好选择这种“一芯一叶”的,味道更好,更清香。
第三步:洗干净锅,烧热后,就可以把茶叶倒进去。大锅受热面积大,茶叶不会堆成一堆,另外,柴火灶好控制火候。
第四步:然后小火,不停地用手翻炒。动作要稍微快些,不然茶叶会烧焦。十多分钟之后,可以一边翻炒,一边用手揉搓,这样可以使叶子的更好地卷缩。
第五步:再过四十分钟左右,当茶叶炒至这个颜色时,就差不多可以出锅了。
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
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80-200℃,投叶量0.25-0.5公斤,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
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要“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
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150℃。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与炒青绿茶先杀青后揉捻的制茶技术显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湿热条件下叶子较柔软,可塑性好的机会,促进粗老叶成条,又可以克服冷揉进断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_关于有机茶园的图片
2025-07-18 00:38:10手工茶叶制作过程,手工茶的好处和优点
2025-06-19 05:09:12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解读秋后一杯茶的含义
2025-06-19 04:07:37一杯茶中瞥见众生,如何让生活更有意义?
2025-07-15 01:56:57紫砂茶具套装-紫砂壶如何开壶
2025-07-03 00: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