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韩国禅茶文化代表团在成都大慈寺举行了一场庄重的祭拜仪式,以纪念唐代无相禅师——大慈寺的规划者。这是自九世纪茶艺文化从四川传入韩国后,韩国茶艺研究者首次回到发源地寻根问祖。下午,大慈寺僧人和韩国代表团分别进行了禅茶茶艺表演,展示了中国禅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大慈寺禅茶十二道程序
大慈寺的禅茶茶艺分为十二道程序,分别是:静心、入禅堂、焚香祈愿、圣水洗凡尘、佛祖拈花、菩萨入狱、漫天法雨、菩萨点化、普度众生、禅茶一味、即心即佛、畅叙禅机。下午3点过,在佛乐声中,4名僧人在住持释大恩的带领下,缓缓步入禅堂,经过一番庄严的诵经和焚香祈愿后,其中3名僧人在木几前坐下,开始了长达10余分钟的圣水洗凡尘,对茶壶、茶碗、茶杯分别进行了数道清洗。
佛祖拈花(加茶叶)、菩萨入狱(将水注入茶壶)、漫天法雨(倒茶)等一一使出,让观者为之陶醉。近20分钟后,18杯茶泡好了,僧人们将茶递给韩国友人们品尝。随后3名僧人回到木几前将茶举至齐眉处,然后举至嘴边慢慢闻香、品茶、回味。
韩国禅茶泡茶放盐
在韩语的诵经声中,一名身着韩国礼服的男子在禅堂中央开始坐禅。6位身穿紫红色韩国礼服的女茶道员分为三组,向佛祖献上了莲花。这道程序进行了约10分钟后,3名女茶道员开始现场烤制茶饼,并将茶饼研成粉末。随后,先前的男子上台,开始泡茶,而6名女茶道员则分列两侧低声诵经。经过40分钟一丝不苟的表演后,茶泡好了,男子将其献给佛祖,随后缓缓走出禅堂。
在表演中,负责泡茶的男子往茶水中加入了一种白色粉末。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观众的好奇。表演结束后,该男子表示,根据陆羽的《茶经》,以前泡茶所用的茶饼,不仅有茶叶,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刚才加入的白色粉末即是盐。
无相禅师的禅茶文化传承
新闻资料介绍,无相禅师俗姓金,是唐代新罗国(今韩国)圣德王金兴光之第三子。唐开元十六年(728年),金禅师入唐,其后入蜀,在资州(今四川资中)德纯寺学习禅学,取法名无相。安史之乱时,无相禅师接受唐玄宗任命在成都规划和督建大慈寺,并开创了大慈寺无相禅茶之法。
此次韩国禅茶文化代表团的来访,不仅是对大慈寺无相禅师的纪念,更是对禅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禅茶茶艺的展示,中韩两国茶文化研究者得以交流学习,共同推动茶文化的繁荣发展。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禅茶一味: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与生活艺术
2025-06-21 05:16:06禅茶一味:哲学、艺术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2025-06-22 06:38:46禅茶艺馆之旅:茶文化的领悟与生活态度的启迪
2025-04-14 13:59:57禅茶一味:在生活中寻找宁静与超脱
2025-07-04 02:32:49苦中生乐——品味真禅茶的独特韵味
2025-05-04 21: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