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的讲究-赏月咏月习俗

赏月的讲究-赏月咏月习俗

作者:云窖乌龙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7-19 03:18:35 / 阅读数量:0

自商周以来,神圣的祭月、拜月活动渐渐发生了娱乐性的赏月倾向。到汉朝时赏月的成分就比较明显了。进人隋唐时期,人们的天文知识更丰富,社会文明程度更高,对月亮这个天体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人们心目中的月神面纱渐渐消褪,对之欣赏、审美的心理进一步加重。天上的明月便成了大家欣赏的对象,皇家独自祭月的权威性丧失,民间祭月、赏月再没人干预了。有关习俗在民间兴盛起来,赏月诗文创作走向繁荣。而道教、佛教对月亮的关注程度也在增加,他们都利用与月亮相关的节日宣传自己的教义,中秋节当然也不例外。下面主要说赏月与诗酒活动。在人们心中,月亮是美丽、温柔、恬静、可爱的。它集所有阴柔之美于一身,且表情极为丰富,每天都给人一个新的形象,其形象又在不断轮回,既引人无限遐想,又令人充满期待,所以人们对月亮有独钟之深情。在诗文上,君臣和文人们乐此不疲,竞相施技以抒怀。东晋权臣庚亮有南楼赏月诗、南朝梁元帝赋有《江上望月》诗。到唐宋时赏月成为文人时尚,民众也自然满怀丰收的喜悦观月赏月,真是“万象人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个个兴致盎然,情绪高涨。

饮酒、赋诗和弹唱

当空皓月,银光似水,是诗人创作的兴奋点,中秋时节更为激情澎湃。唐代大诗人韩愈曾经写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五代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唐玄宗曾在宫中举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灭灯烛进行“月饮”。在月光下,君臣共饮美酒,十分欢乐祥和。北宋东京节前街市上热闹非凡,店家和酒楼都重新装饰一新,牌楼扎绸挂彩。店铺里出售各种新鲜果品和精美食品,更少不了酒和月饼。一切显得红红火火,吃月饼、饮美酒成为节日时尚。即使是穷人也要“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清代时,桂花酒在京城大行其道,成为中秋节的特定饮品。据王颖((中秋节》一书中说:发现全唐诗中有111首是歌咏中秋的诗作,提到此节的诗更多。宋代朱翌在《曲消旧闻》上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他认为杜甫是中秋赋诗第一人了。这位诗圣的确有《月夜忆舍弟》诗,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公认为千古传诵的佳句。唐朝诗人们还从月亮联想到山河壮美,表现出开阔的胸襟,宋朝人则感物伤怀,但比喻人情世态很是生动。除饮酒赋诗外,还有弦鼓丝竹之声,正可谓“丝篁鼎沸”,且通宵达旦。明代张岱曾描述虎邱中秋夜说:“天瞑 ,月上,鼓吹十百处,大吹大擂,渔阳参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饶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又说更深后观众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在南京夫子庙秦淮河南曾有玩月桥,桥旁就是名妓马湘兰的宅第。月光里,士子们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诸玩月,争相对月吟咏。

赏月的讲究-赏月咏月习俗

相关阅读